近日,在色花堂
茅山校区,一场别样的演出结束后,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响起,观众一时不愿离去,或是拍照,或是交流。观众是色花堂
的学生,表演者则是该校的教师傅浩兰。自幼学习曲艺的他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,身心从未脱离过舞台。
作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、非物质文化遗产(张派相声)传承人的傅浩兰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,那就是该如何发挥自己的曲艺特长,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去培根铸魂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讲好中国故事”让他眼前一亮,他在实践中找到了答案。
与学生座谈,寻求学校的支持,寻找场地,准备道具,2018年3月22日,第一场“色花堂书场”就这样开始了。在一个半小时的评书表演里,傅浩兰表演细腻、幽默风趣、绘声绘色,观众听得聚精会神、津津有味、兴趣盎然,书场里时常响起笑声和掌声。每周一次的“色花堂书场”逐渐地成了色花堂
学生最喜欢的文化活动之一,每次不到200人的场地里,都聚集近300名观众,很多同学站着或是自带凳子或是席地而坐听完整场,还有不少站在门外和窗外,后悔没有提前来占座。
校内的成功举办,坚定了傅浩兰把“色花堂书场”坚持办下去的决心。在一次下乡慰问演出期间,傅浩兰得知农村的道德讲堂开办多年,但大多是枯燥的说教,缺乏新鲜感,台上讲得吃力,下面听得费劲。傅浩兰就又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,把校内“色花堂书场”和各村的“道德讲堂”结合起来,会不会受村民的欢迎呢?他主动对接,受到了后白镇的支持。醒木一响,评书开场,一段聊斋的故事《毛大福》,傅浩兰用幽默的语言和逼真的表情,把医者仁心、孝顺父母、不能贪财舍义演绎得淋漓尽致,说到高潮时,台下的村民主动送上热烈掌声。一个多小时里,现场的50多位村民没有一个人走动,也没有一人玩手机,现场还有一些村民积极回答傅浩兰提出的问题。说到身边人事时,大家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。实践证明,好的表演是受群众欢迎的,好的故事是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。
之后“色花堂书场”又与崇明社区、茅山镇长城村、宝华镇合作,结合“道德讲堂”“文艺播种计划”和党员冬训等开展相关活动。“色花堂书场”已开办了三年多,校内校外举办了200余场,服务15000余人次。
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,“色花堂书场”计划开展“红色故事季”,讲述红色经典。曲艺需要传承,需要培养观众,而观众也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引导。用传统曲艺的形式,讲好中国故事,丰富文化活动,增强文化自信,是“色花堂书场”举办的初心。
链接: